成功案例
MORE>>在线咨询
深圳最大拆迁工程收尾 福光田寮两村“消亡”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17-05-31
福光、田寮两村即将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谢老伯是福光村的一位老人,70多岁,脸上刻印着历史的沧桑,几十年田间劳作,使得他早早就驼背。而不久前经历的一场大病让他行走艰难,取而代之的是轮椅。这段时间,只要在家里闲下来,他就要求孙子用车把他送到福光老村看看。每次来到老村,他总会停靠在路边,坐在轮椅上,默默地望着老村所在地,一望就是1个多小时。
呈现在老伯面前的是一个拆迁现场。福光村的村民从今年5月份开始陆续搬离村庄,随着“搬迁一户,拆迁一户”的工程进展,整个百十户的村庄,大部分住宅已经被夷为平地,剩下一堆瓦砾。剩余的楼房,六七层高,只剩下一个建筑构架。偶尔,旧村的瓦砾上还有捡垃圾的外来人出现,不远处,就是拆迁机器的停靠点,以及拆迁工人搭建起来的临时住处。
谢老伯,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这里,如今,年老了,却要搬离村庄了。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生活了几十代人的村庄即将消失了。
福光、田寮两村,像谢老伯一样经常光顾拆迁现场的老人还有很多,有的是自己走过来看看,有的是专意到村委找同村人聊天。
随着拆迁机器的轰鸣声,一栋栋的原村民楼房不断地倒下,再过一段时间,拆迁的机器轰鸣声也将不再响起。
这里的一切拆迁,只为一个目标: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新校区的建设。
南科大落址大学城
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的建设是深圳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再建一所高等教育学校的呼声,早几年已经在深圳的民间响起。真正从政府层面确定还是在2007年3月份,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筹建南方科技大学,随后,深圳市政府组建南科大筹建工作办公室,开展筹建前期工作。
“筹建南科大是为了配合深圳产业发展需要,弥补深圳高等教育发展不足的短板。”南山区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当时南科大的选址有三个地方,包括龙岗区、大学城在内,最终在2007年8月份确定选址在大学城内,随后不久,拆迁启动工作也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
“当时听说南科大要落户在大学城,村民都认为是好事情,在没有拆迁之前,对南科大建设是欢欣鼓舞。”福光居委会主任谢绪红介绍。
到了2008年3月份,深圳市下发了《关于成立南方科技大学筹备办的通知》,负责学校批准设立和招生办学前各项筹备工作,之后,深圳市有关部门对南科大校区建设工程计划进行立项,确定校区选址和用地面积,并通过环境保护评估。
深圳最大拆迁工程启动
南科大建设启动的标志,是从拆迁工作开始的。
南科大选址确定后,南山区开始承担项目涉及的安置工作。“为了早日完成这一重大项目,南山区成立了南科大和深圳大学新校区工作指挥部,以招标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引入咨询服务、测绘评估以及等中介服务机构。”南科大拆迁指挥部副主任董勇告诉记者。
“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新校区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72平方公里,其中南科大用地面积2.16平方公里、深圳大学新校区用地面积1.56平方公里,涉及南山福光、田寮、长源三个村庄。需要拆除的建筑面积总量约147万平方米,其中非住宅类物业117万平方米、住宅类物业约30万平方米,福光、田寮两村需要整体搬迁。整个项目共计要搬迁企业700多家,搬迁人员5万多人。
“整个拆建项目,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最大的拆迁项目,拆迁难度可想而知。”董勇感慨说。
如此大的拆迁工作,赔偿谈判成为搬迁的难点。记者了解到,南科大拆迁指挥部提出了“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法律”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出台了赔偿方案。“我们依据《深圳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法规条例,征求市区有关职能部门以及广大被拆迁人的意见建议,九易其稿才正式出台补偿方案。”董勇介绍拆迁补偿方案的出台。
2008年6月,深圳市四届九十八次常务会议上批准了拆迁补偿安置方案。
福光、田寮走向“消亡”
整个拆迁工程的启动是从2008年开始的。当年3月,南科大拆迁指挥部对外正式发布拆迁公告,启动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指挥部人员对福光、田寮、长源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经营部和拆迁户开展拆迁谈判,区主要领导也多次深入村民和股份公司,耐心地做思想说服工作。”
“主要是向村民介绍现有的发展模式已经走进死胡同,介绍南科大建设的美好前景。详细阐明拆迁安置政策和不让村民吃亏的补偿方案,推动拆迁工作不断的深入开展。”董勇介绍。
而作为田寮村村长的郑应光则从一开始就配合拆迁部对村民做说服工作,对此,他的感受是“说服村民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实在太困难了,年轻一些的村民还容易做工作,对于年龄较大的村民,则是困难重重。”
据了解,南科大拆迁工程,最先取得突破的是长源村。“长源村是革命老区,发扬革命老区精神,第一个打出横幅,喊出支持南科大的建设,也是第一个与政府签订的村庄。”长源村工作站负责人朱子瑶站长告诉记者。
生产经营性物业多是村委的,属于集体资产,占拆除物业的绝大部分,拆迁补偿问题相对容易。2009年,拆迁指挥部相继与福光村、田寮村签订生产经营性物业,标志着南科大拆迁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村民的住宅类物业签约,直到今年年初才有新的进展。3月份,田寮村村民签约;7月份,福光村原住民集体签约。随后,村民相继陆续搬离村庄,拆迁机器也正式驶入住宅区内,进行拆迁。
“截止目前,已经拆除各类物业近127万平方米,拆除率达到了86%,原村民、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全部搬迁完毕,仅剩余未签约的4万余平米的物业,也均是非原住民物业。”董勇介绍,目前协商仍在继续当中,“年底所有物业拆迁要求全部完成。”
至此,福光、田寮两村逐步进行拆迁,走向“村史”的结束。
安置区内新村拔地而起
“目前村民从村庄搬离之后,分布的七零八散,住在什么地方的都有,有的投亲靠友,有的在外租房,有的购置了新的房产,不愿意远离的人,依旧在周围未拆迁的村庄内租住。”郑应光说
上一篇:购买“精装修”商品房应注意的问题